新闻中心​​
NEWS​​
履行气候协议,中国还没有作出表率
来源:http://cn.nytimes.com/china/20170111/china-wants-to-be-a-climate-change-watchdog-but-cant-yet-lead-by-example/ | 作者:纽约时报中文网 | 发布时间: 2017-01-11 | 3396 次浏览 | 分享到:

北京——候任总统唐纳德·J·特朗普(Donald J. Trump)说气候变化是中国设下的骗局,并说他将取消一项遏止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协定。但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正在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践行那项协定。

这是2015年签署的一个雄心勃勃的全球性协定,称为《巴黎协定》,它建立在透明度和诚信的基础之上,要求各国做好碳排放数据的报告与核查。没有准确、及时的报告,就无法监测进展,并对政策进行相应调整。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污染国,但它拒绝接受国际对其排放量进行监测,表示它将提供数据给外界观察者。该国之前的能源使用数据常常存在冲突,其准确性已经引起了一些人的疑问。

中国已表明想担任促进《巴黎协定》的领导角色,为此,北京就必须提高排放数据的透明度。它要怎么做呢?

创建国际“透明制度”的工作已经开始进行。11月,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峰会中,官员们讨论了一项建立报告标准和机制的计划。接下来的两年中,谈判者将处理“技术上最复杂、政治上最有争议的问题”,绿色和平(Greenpeace)东亚办公室研究气候政策的分析师李硕称。

但中国“要提高系统的透明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说,

国际谈判代表预计将制订同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标准,而之前的气候协议是要求分开报告的。这意味着,中国和印度将不得不提供比如法国和日本那种类型的信息。

一个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并非通过直接测量获得,而是由有关能源使用的数据进行推断。准确的年度煤炭消费统计在这种计算中非常关键,因为工业燃煤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污染来源。

但官方会对中国煤炭统计进行修正和变更,而且每五年才公布一次,即在该国对经济进行普查的时候。

上次普查表明,中国煤基能源使用高于原先的估计,自2005年以来,每年比之前的估算高出12%到14%。此外,省级和国家级的煤炭消耗统计始终无法吻合。

“中国若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善报告制度,那会很好,”奥斯陆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温室气体排放领域的专家格伦·彼得斯(Glen Peters)说道。“经济普查导致这么重要的大宗商品出现了10%的修订幅度,这有点令人担忧。”

“比如,美国也进行修订,但一般第一年小于1%,也许之后几年不到0.1%。”

另一个问题是,中国一直不愿提供自己计算的排放量,所以其他国家只有使用外国科学家计算的结果。

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提交排放量估计数据只有两次,分别是1994年和2005年。大多数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只提交了两次估计数据,但也有些国家提交了三次或以上,比如巴西和墨西哥。

中国“没有好的理由”一拖再拖,绿色和平组织的分析师李硕说。

《巴黎协定》规定,各国必须每两年提交一次估算数据。“对于施加压力提高透明度来说,来自国际的压力很有吸引力,”李硕说。

去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说,虽然他相信中国的数据是准确的,但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建立发达国家使用的那种报告和核查系统并不容易。

“这次在《巴黎协定》里面提出来,在这一点上要给发展中国家更大的灵活性,首先要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帮助他提高能力,”解振华说。

“在这个基础之上再考虑透明度体系如何建立起来,”他说。“中国也处在这么一个发展阶段。”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高级主管柴麒敏表示,中国将对四个来源的排放数据进行编制,它们分别是国家和省级政府、企业、筹备中的碳排放总量控制与交易市场。

不同的报告领域“可以互相校核,”他说。“至少大的出入不大会有。”

柴麒敏和其他气候研究人员与政策顾问不太关注到2017年底碳交易市场将有多大这个问题。他们称,中国官员只说将会“推出”这一市场,而不是令其全面运作。

中国一直在七个试点地区实验排放限额与交易市场。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谢振华说,截至9月份,这些试点市场的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营业额为1.2亿吨,累计交易金额已超过32亿元人民币。

但有些专家认为,碳税是为碳排放增加成本的更好方法。还有一些学者说,试点项目遇到了运营问题,这对全国市场而言可能不是好兆头。

“我估计2017年启动是应该问题不大。尽管它存在很多困难,很难以推得很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姜克隽说,“但是真正扮演重要角色的话,我估计要到2019年、2020年了。”

无论如何,研究人员说,其他市场力量现在正在起作用。他们预计中国的煤炭消耗量将保持平稳或下降,与过去两年的趋势一样。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放缓。中国在两年前承诺,它将在2030年使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专家现在认为,这个目标将很容易实现。

有些人甚至认为,从长远角度看,排放可能已经开始下降,虽然排放峰值可能要在发生几年后才能确认。

彼得斯的团队估计,2015年,中国由化石燃料消耗和水泥生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上年下降0.5%。这样的数字对气候谈判者和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