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些持怀疑观点的人士指出,中国的城市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如今,中国有超过55%人口生活在城镇,但政府设定了至2020年达到60%的目标。城镇化意味着会有更多建设项目,会倚重工业发展,更不用说,路上的车辆也会随之增加。
耶鲁大学林业与环境研究学院(Yale School of Forestry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助理教授徐安琪(Angel Hsu)表示,“中国大多数城市在扩建”,要确定中国的碳排放是否已经开始走向永久性的下降,还需要获取更多有关这方面影响的数据。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副主任柴麒敏表示,从其他国家的经验判断,中国的碳排放还会继续增长,因为它的经济还在发展。
他表示,大部分国家开始出现碳排放下降是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万到4万美元的时候,而中国目前的这一数值仍在1万美元之下。“中国还会有更多的工业化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这些都需要消耗能源,”他说。
一些研究人员表示,中国可能正处在一个过渡阶段,即碳排放上下波动几年,之后才会进入持续的下降,就像美国在2007年之前经历的。
“说中国的碳排放趋于平稳或进入了低增长阶段,我会更有把握,”奥斯陆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的科学家格伦·彼得斯(Glen Peters)说。“我觉得,说它已经‘见顶’,有些冒进。”
不管中国的碳排放现在是否已经开始下降,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肯定的一点是,它会在2025年之前达到峰值,还是会比中国承诺的最后期限早五年。
不过,一些官员和研究人员表示,中国有可能在2020年之前完成50%的削减计划,因此中国政府也许会修订目标,使之变得更为进取。
“如果中国能修订这个,我会非常高兴,”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的杨富强说。“那样中国就可以在气候变化方面扮演领导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