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中国碳排放已提前达到峰值?疑问尤存
来源:http://cn.nytimes.com/china/20160404/c04china/ | 作者:纽约时报中文网 | 发布时间: 2016-04-04 | 3013 次浏览 | 分享到: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山西一座墓园里的墓碑,背后是一家燃煤发电厂里正在冒烟的烟囱。一些科学家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中国的碳排放可能也在缓慢地减少。

北京——在一年半前,来自美国的谈判人员劝说中国政府,使其承诺了扭转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增长趋势的一个期限。

当时,奥巴马政府将中国做出这一承诺描绘成一项重大的胜利,因为中国排放的会导致全球变暖的气体目前占到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尽管距离2030年的最后期限还很遥远,但环境保护人士表示,在配合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方面,北京的让步是一次重大的突破。

如今,在仔细研究最近的能源数据和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之后,一些研究人员开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二氧化碳——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否已在下降,比预期的时间早了十年?

如果真的如此,就有可能带来十分重要的影响。中国的成功会给其他国家注入动力,促其实现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比工业化前增长2摄氏度以内。为了预先阻止灾难性的环境变化,这被看作一项艰难却又至关重要的任务。

中国的成功也可以给美国和其他国家施加压力,促使它们达到各自的排放目标,并制定出更具雄心的新目标。可以肯定,它还会削弱某些人的论调,即华盛顿不该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过高的承诺,因为中国才是气候变化的元凶。

然而,要判定中国的碳排放是否已达到顶峰并开始下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科学家们从官方发布的能源数据推算排放量,只能对各个国家的排放量做出粗略的估计。就某个国家排放量是否见顶做出的结论,只能是事后分析出来,势必会比真正发生的时间滞后数年。更不用说,经济变化可能导致排放量在数年之后又重新开始增长。

中国的数据存在准确性问题,要搞清楚这里正在发生的情况,就变得尤其困难。上个月末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上的一篇论文就发出警告,表示中国对能源数据的初步统计并不可靠,“那些可以轻易获得的数据往往不足以估算出排放量。”

不过,也有一些气候研究人员表示,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之后,中国的碳排放量迅速攀升,如今则有可能开始下降。在上个月发表于《气候政策》杂志(Climate Policy)上的一篇论文中,两名英国研究人员弗格斯·格林(Fergus Green)和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提出了这一观点。

“从现在开始,其排放量很有可能会小幅地逐渐下滑,而这意味着它在2014年即已见顶,”他们在论文中写道。

他们做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中国正在经历经济转型的可能性,加之有报道显示,中国的煤炭消耗量在过去两年间有所下降或持平。诸如发电厂和水泥厂消耗的工业燃煤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源头。

煤炭消耗量下降,从很大程度上讲,是中国经济放缓带来的结果。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经济增长放缓是“新常态”。他也一直在尝试实现经济转型,想从重工业为核心的增长,转向由消费者需求和服务业驱动的增长。后者的碳密集程度要低很多。

中国也采取了各种政策,在东部人口密集的地区限制燃煤量,以对抗空气污染问题,还推广使用包括水电和核能在内的替代能源。

在这些政策共同作用之下,效果可能比原先预计的来得更快。总部位于纽约的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的气候变化与能源高级顾问杨富强表示,中国的碳排放有可能已在2014年达到顶点,峰值在93至95亿吨之间。(一家挪威组织的研究人员表示,美国的碳排放在2007年达到61亿吨的峰值,之后开始下降。)

杨富强称,计划于今年秋季发布的经过修正的一组数据将显示出,中国的排放量去年下降了1%至1.5%。

不过,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不这么乐观。

长久以来,将政策付诸实施在中国一直是个难题,所以我们并不能确定各地官员是否会遵循北京的指令,将经济重点从燃煤行业转移。与此同时,面对改革经济所需采取的艰难举措,中国领导层也有可能会畏缩不前。改革的努力已经导致一些地区出现针对大规模裁员的抗议活动。

另一个问题是能源消耗。中国的电力需求预计还会持续增长,而满足这种增长最简单的办法是通过燃煤电厂发电,而非寻找替代能源。

尽管中国燃煤发电厂的产能利用率目前在50%以下,但绿色和平组织东亚分部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各地方官员去年又为210个新建燃煤电厂发放了许可证。按照北京发布的新规定,其中的一些项目或许会中止,但活动人士担心,中国的输电网络可能还是会继续青睐燃煤类的发电企业。

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消耗也在增加——比如来自驾车一族的消耗。此类消耗引起的碳排放增长,可能会大过煤炭消耗减少实现的碳排放削减。

“我认为,在接下来的年份里,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还会再次上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姜克隽说。